新闻中心

新闻快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快讯  |  正文

华中师大团队参加“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1-11-01 作者:魏文享  来源:  访问次数:

2021年10月26至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武昌辛亥革命研究室联合承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东湖宾馆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辛亥革命与民族复兴”,来自海内外的120余名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就该主题开展了深入研讨。

辛亥革命作为完全意义上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加强辛亥革命史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辛亥革命恢弘历史进程及深远历史影响的认识,还有助于在总结、传承历史中,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武汉是辛亥首义之地,在辛亥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章开沅先生作为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大家,开创了华中师范大学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先河。华中师大传承并弘扬了这一学术传统,并将本校打造成为辛亥革命史研究的重镇。

自1961年召开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起,每至辛亥革命的“逢十”纪念,都会在武汉举行学术研讨会。其既是学术成果展示交流的媒介,也是人才培养的平台。历届的辛亥革命学术研讨会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学术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也促进了青年后进的学术成长。

华中师大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团队对此项活动历来高度重视,积极投稿参与。本次“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研讨会共收到论文投稿160余篇,入选论文86篇,其中华中师大(包括历史文化学院及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师生共有13篇论文入选。严昌洪、罗福惠、马敏、朱英等资深学者的论文在会议上引起广泛讨论。马敏教授在开幕式上作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之链—兼论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主题报告。在本次会议上,青年教师表现突出,另有高航、钟钦武两位博士研究生的论文也入选会议,显示出我校在该研究领域的实力与潜力。

下面是依照时间顺序整理的参会纪要。(以下内容全文转载自释革公众号,作者:尚启钰)

10月26日上午,全体大会隆重召开,开幕式和主题报告会依次在东湖宾馆南山乙所洪湖厅举行。主题报告会上,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马敏教授的长篇报告以《民族复兴的历史之链——兼论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复兴》为题,从长时段的大历史视野出发,深刻论述了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关系。马敏教授指出,在近代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辛亥革命构成中华民族复兴运动的正式起点和转折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马敏教授作主旨报告)


(马敏教授在现场主持)


从26日下午开始,会议进入分组学术讨论阶段。在为期一天半的分组议程中,参会论文被分为四组,各自进行了五场讨论。

章博副教授的论文探讨了清季军机大臣副署制度正式实施后的实践困境。报告从副署军机大臣责任不明的设计缺陷出发,细致梳理了由此导致的资政院与军机处的一系列冲突,并指出冲突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枢府“假立宪”之名益彰,资政院无效之实更著。


(章博副教授作论文报告)


魏文享教授的论文以《革命财政中的地方主义——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问题再讨论》为题,在对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收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革命财政中的地方主义表现形态及其清末以来的制度根源。


(魏文享教授作论文报告)


钟钦武博士的论文以《南京临时政府货币本位变革的制度导向与实践困局》为题,从货币本位制度更张与调试角度,探析了辛亥鼎革之际时人对货币改革问题的探索与尝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南京临时政府货币本位制度变革的顿挫与影响。


(钟钦武博士在会场)


洪振强教授的论文以清末民初博览会事业中的民族主义为主题,细致挖掘了蕴藏在清末民初博览会事业中的民族主义之起因、内涵、特征及其困境,加深了我们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认知。


(洪振强教授作论文报告)


付海晏教授的论文以《布教中国:1908年日本在华领事馆“本邦布教者及布教状态”调查研究》为题,基于1908年日本在华领事馆向外务省汇报的传教调查报告,详细梳理了日本在华布教情况。


(付海晏教授作论文报告)


朱英教授的论文以《从抵制美货看辛亥革命前民众运动发展新趋向》为题,聚焦于1905年爆发的抵制美货运动,从民众运动发展新趋向的角度,探讨了这一运动在近代民众运动发展史上的特色与意义。


(朱英教授作论文报告)


彭剑教授的论文聚焦于武昌起义后持续三个月之久的“共和大请愿”,在广泛利用清宫档案、报刊文献、时人文献等新旧材料的基础上,梳理了共和请愿的本末,揭示出其特点与影响。


(彭剑教授作论文报告)


许龙生老师的论文以《辛亥革命所致外国人损失赔偿问题初探(1911-1915)》为题,梳理了辛亥革命所致外国人损失赔偿问题的历史本事,并将其置于当时的国内外环境中分析了影响事件演变的多方合力。


(许龙生老师作论文报告)


高航博士的论文以《二次革命后的谭延闿与“阻郭入湘”事件研究》为题,深入研究了二次革命后包括谭延闿在内的各方关于“阻郭入湘”的谋划与博弈,展现了谭延闿在二次革命前后曲折复杂的心理变化,进而揭示出民初南北之争、地方意识与党派政争互相交织的多元面相。


(高航博士作论文报告)


承红磊副教授的论文《总统世袭与民国立君——洪宪帝制运动前期北京政府内部所提出的折衷方案》,重新梳理了“总统世袭”与“民国立君”方案的提出及其影响,指出这两种方案实际上是北京政府内部人士变相阻止帝制运动的妥协方案。


(承红磊副教授作论文报告)


严昌洪教授的论文以《辛亥革命后十年间的武汉社会》为题,系统考察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武汉地区的社会变迁,为解释中共“一大”上的“湖北现象”提供了全面的社会土壤学分析。


(严昌洪教授作论文报告)


罗福惠教授的论文以《辛亥前后的阶级言说》为题,从历史原生态的角度,细致探讨了西方的阶级观念传入中国之后,如何嵌入中国人的固有思维和对现实的社会观察,从而产生多样化的阶级言说。


(罗福惠教授作论文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