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动态

学术交流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研动态  |  学术交流  |  正文

我校中国史团队成功举办世界经济史大会专题论坛

发布时间:2018-09-17 作者:  来源:  访问次数:

近日,主题为“全球化浪潮”的第十八届世界经济史大会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召开。此届大会共设专题论坛200余场,内容涵盖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环境学等研究领域,各国参会学者超过1000人。以我校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马敏教授、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李培德教授为召集人,日本著名学者、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亚洲研究院院长滨下武志教授先生,香港科技大学李中清教授以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王国斌教授为评论人,我校中国史团队承办了主题为《19世纪以来环太平洋地区商人、商业及其组织的交流、互动与演化》的平行论坛,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

会议现场

中国史团队成员马敏教授、我校特聘教授李伯重教授、日本学者木村昌人等九位学者提交了会议论文,其中付海晏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苏基朗等七人在现场选读了会议论文。平行论坛会议室座无虚席,吸引了五十余人到场聆听报告。

马敏教授在现场发表会议论文

马敏教授向大会提交了题为《传教与经商:十九世纪早期赛兰坡传教士的中文印刷及其影响》的专题论文。马敏教授对中文印刷业为何在印度赛兰坡兴起的背景做了介绍。马敏教授介绍了以马士曼等为代表的赛兰坡传教士如何通过技术革新,开发印度文字和中文的铅活字印刷技术,将西式铅字活版印刷技术投入实践,而这是目前可查最早的中文铅字印刷出版物,是近代亚洲印刷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之后,赛兰坡传教士将此项技术运用于中文圣经和相关中文书籍的印制出版工作,为近代印刷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前景。马敏教授指出,印度赛兰坡传教站的中文铅活字印刷工作虽为时短暂,但其印刷量和流传范围不容小觑,马士曼等在印度赛兰坡的铅活字印刷工作对马礼逊等后来者印刷观念的改变,也曾产生过重要影响。

李伯重教授发表题为《从洋人到当地人:海外贸易中的福建商人群体研究(1000-1700)》的会议论文,从清朝海外贸易三大巨变、清朝海外贸易的商人群体变化以及在海外贸易中“蒲”家到“郑”家的家族变迁三个方面阐述了海外贸易中的福建商人群体研究。苏基朗教授发表了题为《商业利益还是国家利益?1903年日本教科书出版巨头在华创业与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的会议论文。此外,来自我校历史文化学院、近代史所、信息管理学院的其他四位相关学者也先后发表了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