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动态

学术交流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研动态  |  学术交流  |  正文

第29期“章开沅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10-27 作者:  来源:  访问次数:

2021年10月24日上午8:30至10:30,“章开沅学术讲座”第29期如期举行。讲座实行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演讲人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在线演讲,线下地点则设在在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510会议室。本期讲座学人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柯文(Paul A. Cohen)教授,讲座主题为“走过两遍的路:我的中国历史学家之旅”。讲座由中国近代史研究所马敏所长主持,近60名师生莅临现场聆听,并与演讲者进行了实时互动。

柯文教授是美国麻省卫斯理学院亚洲研究及历史学荣休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兴趣包括中国思想史、中西关系史、历史编纂学、国家主义、批判性历史与公众记忆之间冲突等领域。他曾师从费正清(John K. Fairbank)及史华慈(Benjamin I. Schwartz),是美国第二代中国研究的领军人物,也是从“西方中心论”到“中国中心观”范式转移的代表学者,其《在中国发现历史》《历史三调》等经典著作在海内外学界影响甚巨。柯文本次报告围绕着自身60余年的学术生涯展开,他将这一历程撰写成一部回忆录——《走过两遍的路:我的中国历史学家之旅》,他希望该书对中国历史学家的成长有所启迪。

柯文教授指出,该书的核心内容是是自己如何思考和剖析历史的这一过程。他重点以义和团、太平天国、越王勾践、王韬等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个案,阐释历史叙事和现实生活的关系。柯文表示,将历史改编为故事,可以为当下社会服务,这是人类共有的现象。但并非所有的历史事件都能够被改造,那些被选中的事件通常都具有某些象征意义,并存在能够被改变的元素。人们通常不会对历史的主线进行篡改,改造的重点在于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评价,即对叙事的改造。通过对叙事的改造,给与特定时代大众以精神安慰,进而确保那个时代秩序的稳定。柯文对于历史研究者能否接近历史真实持怀疑态度,认为随着研究范式的转移,历史学家虽然打破了旧的叙事框架,但同时又创造出了新的叙事框架。他的回忆录取名为《走过两遍的路》就是想表明,他现在所讲述的学术生涯与他之前的视角不同,这也是叙事和现实紧密联系的又一例证。

接着由马敏教授点评。他首先对柯文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并将柯文与章开沅先生加以对比,称他们都是具有深刻思想的大学者,他们前瞻性的视野往往能够引领学界潮流。马敏教授认为,柯文教授新近出版的自传,引发学界对史学研究新的思考,他拜读后得到的启示是,当代学者应该把西方的影响与中国内部因素结合起来,重新审视历史。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现场的师生提出各种问题,比如“基督教史的研究进路”“大众记忆的方式”“跨国化理解”“史学研究的最高目标”“西方史学界研究的转变”等等,柯文教授结合历史和现实一一予以解答。柯文教授的讲座,加深了听众对故事塑造和历史真相的深层次理解,促使历史学家重新思考如何看待、理解和书写过去的问题。

本期讲座与以往讲座一样,仍由章开沅文化交流基金会支持、华中师范大学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承办,是本年度第二场线上讲座。本期讲座线上听众总数逾3.2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