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坛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论坛  |  正文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第十一期研究生论坛实录

发布时间:2009-04-18 作者:  来源:  访问次数: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第十一期研究生论坛实录 12月15日上午8:30,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第十一期研究生论坛在近代史所三楼教室如期举行。08级博士生赵国壮主持了本期论坛。本所近六十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四位博士生参与了论坛。 首先由担任本次论坛主席的近代史研究所彭剑副教授致开幕词。彭老师首先对研究生论坛的举行表示祝贺,对在座的各位博士生和硕士生的热情参与表示感谢,并希望更多的研究生参与进来。同时,他也指出这次论坛与以往不同的三个特色:一是有研究生处经费的支持,二是有跨专业之间的交流,三是有校际的交流。 接着,由四位报告人吴冰清(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08级博士研究生)、钟盛(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08级博士研究生)、杨鹏(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所08级博士研究生)、陈冬冬(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07硕士研究生)依次报告自己的论文。(四位报告人的论文全文放在本所网站“研究生论坛文章”一栏中中,详细情况请参阅。) 四位报告人的报告完毕后,四位评论人分别对四篇论文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肖建东(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所08级博士研究生)对吴文《1928-1938年德国军事顾问与中国陆军建设》进行了点评,他指出该文资料比较翔实,见解也较独到,是一篇不错的论文。但是这篇文章的不足也是很明显的,如,就军事问题谈军事问题,没有把关键点给突出出来;具体论述中只是强调军官的训练,而对普通士兵的训练则语焉不详;尽管资料功底比较扎实,但是缺少外文资料,不免使该文所表示之论点大大折扣。 李里(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所08级博士研究生)对钟文《抗战时期汪精卫集团的组织形式与降日活动的演变》进行了点评,他指出该文有两个特色:一是突破以往着重探讨汪精卫集团叛徒原因的研究模式,而是重点关注这一集团的组织形式及降日活动的演变;二是运用一个动态视角去分析主题。不足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史料单薄;二是在探讨其内部组织时,过于侧重于对第三派的描述,而轻视了第一二两派;三是时间段的安排上自相矛盾,1938-1940年并不等于整个抗战时期。 夏松涛(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所07级博士研究生)对杨鹏的《话语权势的构建与转移——晚清种族异视下被贬损、利用或改造的身体》一文进行了点评,他首先给予这篇文章较高的评价,认为作者的视角比较新颖,突破事件史的研究路径,透过事件看到事件背后的真实历史,另外,他也肯定了该文结构合理、史料翔实等方面的优点。在肯定该文优点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儿建议,帮助进一步完善篇文章。这些建议主要有:文章的开头要简要地做个学术综述,以便与以往的学术成果进行对话;论述很充分,但是得出的结论略显单薄,读者看后有些儿意犹未尽,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提升; 刘岩岩(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08级博士研究生)对陈冬冬《试论考证、评论正史的成就》一文进行了点评,首先,他肯定了该文的学术贡献,指出作者运用独到的视角分析了这一日记的史学功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次,他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该文的不足,一是说李慈铭全面继承了乾嘉史学,显然有些不符合事实;二是乾嘉史学不等于历史考证学,而作者把这两个事情等同起来谈,显然是概念界定不清;三是论述面扩的太广大,缺乏集中的论述。 在点评之后,时间开放给了与会的各位同学,在坐的各位同学踊跃发言,提出了一些较为尖锐的问题,例如,严鹏(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所07级硕士研究生)指出吴文就事论事,史料不足,标题为军事顾问,但是在文章的叙述中,基本上没有看到有关军事顾问的描述。张驰(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所07级博士研究生)认为杨文的标题为话语权势的建构和转移,但是在文章的描述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话语权势是如何建构和转移的,文章的前两部分在各说各话,没事细述话语权势的具体变化。 在评论和自由提问之后,四位报告人就各自文章的相关问题分别作了回应。吴冰清认为有关中德关系的背景问题,学界谈的比较多,自己也就随之把这一部分略去没有谈,他很真诚地接受各位提出的修改意见。钟盛也很谦虚地接受各位同学和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并强调在后期的修改工作中,一定把这些好的建议吸收进去。杨鹏就讨论中争议较多的话语权势的构建和转移问题作出了回应,他认为构建指的是权势双方对对方的构建,至于话语权势的转移则是1919年以后的事情了,同时他也表示会在下一步研究中加强对中日的种族意识问题的关注。陈冬冬虚心地接受了各位同学提出的建议,并表示在以后的研究中会着重参考 这些意见。 最后,此次论坛的主席彭剑老师做了总的点评。他首先对这次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对跨校、跨专业间的交流表示肯定,也对各位各位评论人的精彩点评和同学们的踊跃提问表示感谢。其次,他对提交论坛参与报告的四篇文章作了点评,他认为四篇文章各有特色,都是很不错的文章,作者都下了很大一番气力,值得修改的地方分别是吴文要弄清楚德国军事顾问与国民党高层之间是契合还是迎合、钟文似乎应该补充一些有关汪精卫集团政权的运作情况的论述、杨文在关注中西之间话语权势构建和转移的同时,应对革命派与满清之间的贬损加以简单的交待、陈文文笔较为老到,但是论述过于简单,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