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快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快讯  |  正文

永远的桂子山之子 章开沅先生学术与思想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2-05-29 作者:  来源:  访问次数:



华大在线讯(记者华轩小雨淅沥,追思绵绵。5月28日,是章开沅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这一天,“章开沅先生学术与思想”研讨会在校举行。先生的家人、生前好友、同事和学生共同研讨先生的学术贡献与史学思想,深切追忆先生的高尚品格与治学精神,纪念缅怀永远的桂子山之子、永远的大先生!



章开沅先生祖籍浙江吴兴,1926年7月8日生于安徽芜湖。1983年至1985年任华中师范学院院长,1985年至1991年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一生致力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学术研究、大学建设、人才培养、中西文化交流、社会服务等领域做出卓越贡献。他继承了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在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国资产阶级研究、中国商会史研究、中国教会大学史、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史学理论与方法等多个领域有重要开创引领之功,推动了中国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他以史为鉴、立足当代、展望未来,对青年成长、大学发展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国内外社会各界优秀人才,2017年入选“当代教育名家”,曾获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首届“荆楚社科名家”“功勋湖北100人”。



副校长彭南生在致辞中表示,去年的今天,敬爱的章开沅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一年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他。深切地缅怀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对章先生最好的纪念莫过于系统梳理他的治学路径与学术贡献,深入挖掘他的学术思想,全面总结他的育人经验,继承践行他的治校理念。

回顾先生的学术贡献是对他最好的纪念。“章先生毕生以学术研究为职志,在中国近代史、中国商会史、中国教会大学史等诸多领域都有开创性研究成果。他首倡研究武昌起义,开创辛亥革命研究新天地;主编大型学术专著《辛亥革命史》,将学术研究推进到新阶段。”武汉大学萧致治教授评价说,“章开沅先生是众望所归的学术领导人”。

阐释先生的治学路径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马敏教授认为,章开沅先生是新中国中生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者的代表人物之一。“别识心裁”的史识、“贯穴融铸”的通识、“学者人格”的史德和“因诗悟史”的史感,是他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融合中外古今史学思想而形成的富有自身特色的史观,也是释读他丰硕史学成果的一把钥匙。

挖掘先生的学术思想是对他最好的纪念。彭南生表示,“走进历史”到“走出历史”是章先生的治史道路与史学思想。治史者要“走进历史”,方能知人论事,求实存真,还要“走出历史”,实现“史学的参与”,真正体现史学的价值追求,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研究过程。

凝练先生的学术精神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虞和平研究员认为,“中国资产阶级研究”学术发展过程中,章先生是一位重要的推进者和实践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视角、方法和观点。他的所倡所行,充分显示了与时俱进、领先一步的学术创新风范和善于探索的学术精神。

总结先生的教育理念是对他最好的纪念。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教育学院周洪宇教授谈到,上世纪80年代涌现出的一批富有改革理想和教育情怀大学校长当中,章先生是特立独行、卓有成就、引领风潮者之一。他最早拓展了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最早提出了高等教育的文化引领功能,在当时推动了全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风,也对今后的高教改革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次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会上,贵州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冯祖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饶怀民、我校教育学院教授余子侠、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严昌洪、罗福惠,浙江大学教授桑兵、苏州科技大学教授高钟等专家学者,围绕章开沅先生治学、为师、治校之道,提出了各自的思考与见解。


(5月28日,华师学子来到博雅广场章先生题字的博雅石前,献花缅怀老校长)


章开沅先生是华师精神的象征,是华师校魂的标识,他的音容笑貌、精神风范早已和桂子山上的一草一木融为一体。一年来,学校以各种方式追思缅怀:在章开沅先生追思会上,“章开沅精神”命题正式提出,学校成立工作专班,推进学习弘扬“章开沅精神”系统工程;师生以研学旅行重走“章开沅道路”,追思章先生的治学之道、治校之道、为人之道;《回归大学之道——章开沅口述史》《远航寻踪:近代文化史管窥》等著作出版,《凡人琐事:章开沅回忆录》《章开沅先生追思集》也即将面世;由章开沅先生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荆楚全书》编纂”顺利结题;有序推进“章开沅人文馆”建设;筹划排演“青年开沅”话剧;未来“开沅”元素还将在学校楼宇、广场、道路命名的计划中体现,成为学校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

先生已逝,风范长存。在回首中铭记,在纪念中传承,在传承中奋进,全体华师人将循着先生的足迹走下去,承着先生的精神干下去,传着先生的接力棒跑下去,共同成就更好的桂子山时代。

(审读人:郑成林 钟文锐)

(转载自华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