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快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快讯  |  正文

日本京都大学范丽雅教授学术讲座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4-04-05 作者:  来源:  访问次数:

2024年4月3日下午,应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的邀请,日本京都大学范丽雅教授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二楼会议室作了题为“郭泰祺与1935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从提案到举办”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近代史研究所马敏所长主持。



讲座伊始,范丽雅教授从中、英、日等地收藏的原始档案入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1935年伦敦艺展如何在郭泰祺的热心推动下,从仅由几个私人藏家的一纸提案到成功举办,再到成为20世纪中英文化及欧亚文化交流事业。范教授向大家介绍艺展最初是由英国的中国瓷器大收藏家大卫·波西瓦尔爵士倡议举办的。该提案首先得到了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派驻国际联盟首席代表、驻英公使郭泰祺的大力支持。

之后,范教授通过解读郭公使与王世杰、大卫爵士、英外交大臣西蒙爵士之间的来往电报与书信,重点讲述了郭泰祺代表南京国民政府与英国外交部的交涉过程。前期英国政府不愿意出面组织艺展,其原因是1933年日本退出国联和中国国内因故宫文物海外保险问题引起的政府与文化界的对立。对中英双方来讲,保险与保障中国国宝在海外运输展览中的安全和展览经费都是很难让步的难题。因此,后期双方交涉多围绕此难题展开。为抑制中国国内反对文物出国的舆论,英国内阁最终同意了以政府名义办展并派遣军舰护航的请求。



最后,范教授向大家展示了1935年伦敦艺展的重要展品图片,并总结道:对英国政府来说,伦敦艺展是展现大英帝国辉煌时代的最后一瞬光芒,而对当时的中国政府来说,伦敦艺展可谓是一场政治和艺术完美结合的文化外交胜战。伦敦艺展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得西方艺术界认识到中国主流艺术不是以明清瓷器等器物为代表的工艺品,而是凝聚了人文精神的书画。

讲座最后,数位师生与范教授就英国对展品的选择、郭泰祺在中英艺展交涉中发挥的作用、伦敦艺展之外中国的文化外交活动以及日本的参与等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