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上午,应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印度研究中心的邀请,印度尼赫鲁大学社会医疗与公共卫生研究中心巴鲁(Prof. Rama V. Baru)教授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二楼举办题为“在印传教士的医疗关怀”的学术讲座。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马敏教授主持讲座,近代史所、历史文化学院、高研院学生师生七十余人共同聆听讲座。
巴鲁教授首先介绍了本人的学术研究历程。她说,她主要研究领域是公共卫生及医疗系统的对比研究。过去二十年,她在尼赫鲁大学开设了中印医疗系统的比较研究,其中一位博士生目前就从事医疗传教士的研究。接着,巴鲁教授从在印欧美传教士对印度现代化和国家建设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这一维度,对传教士的付出与获得的成效做了客观评价。她分析了西方传教士尤其是女传教士到印度传教的原因。其一,女传教士在欧美国家缺乏就业机会;其二,基督教经典《圣经》的教义中有传教的训导,鼓励传教士前往“蒙昧”地区,进行“开化”,亦即,在传教士眼中,赴印度传教有其必要性。最后,巴鲁教授以麻风病治疗为例,叙述了期间西方传教士、印度政府、印度地方精英之间的互动。并阐述了西方教士传教及其建立、维持医院运转的经费来源问题。
在互动环节中,与会师生积极交流,气氛热烈,围绕印度的政教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总结发言中,马敏教授以“全球—地域”的视角,向在场听众解释了印度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汇、冲突、融合,使听者不仅获得诸多新知,而且在方法与视野上获益良多。
据悉,巴鲁教授是印度医疗伦理学会、印度卫生部国际结核病研究委员会成员,印度医疗研究(德里)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以及Sage出版的《全球社会政策》的南亚编辑。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医疗服务商业化、传染性疾病,医疗系统比较,医疗不公平等,其主要专著包括《印度私立医疗服务:社会与经济考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