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坛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论坛  |  正文

近代史所第十四期研究生论坛记录

发布时间:2009-10-27 作者:  来源:  访问次数:

近代史所第十四期研究生论坛记录
时间:2009年10月20日(晚7点-9点)
地点:西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办公楼五楼会议室
主持人:许小青副教授
一、许老师的开场讲话:
所里非常倡导学术争鸣和创新,朱英所长也很提倡所有博士生毕业前要参加一次论坛,参加研究生论坛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希望同学们积极提交论文,互相讨论,引起共鸣。本次提交的论文以个案为主,这也是当前史学研究的潮流。
二、主讲人宣读论文及评论人的点评
(一)、主讲人王慎博士:民国史研究是一个热点,选择南京社会局的动因是因为相关研究不足,选择南京是因为南京在民国时期的重要性。文章考察了社会局成立的原因及重要性,对社会局的职能做了介绍,接着考察了有恒面粉厂劳资纠纷的过程和处理结果。认为政府对当时的失业工人起着保护的作用,社会局在处理纠纷时采用了灵活的手段,这与政府对社会控制的严格有关。文章最后上升到“国家与社会”的理论层面。
(二)、评论人孙晟博士:优点有四个方面:一是史料独特;二是视角新颖;三是结论突出;四是有借鉴性,对理解民国社会很有意义。不足有:事件跨度较长,报刊资料不多;是否有政府背景来插手;如果不见诸报端,是否是孤证;结论欠妥,上升到群体性事件是否合适等。
(三)、主讲人姜迎春博士:选题源于对中国现代化的思考,1、社会流动发生的背景,由于工业化的植入等原因;2、对社会阶层的分类、及其作用和影响;3、结论:大冶铁矿在客观上提高了各阶层的收益。
(四)、评论人张荣杰博士:1、学术前史有待补充;2、对社会流动的界定有不同的看法;3、“离土不离乡”中的“土”是土地还是故乡;4、社会流动是水平流动还是垂直流动?5、研究社会流动应采取对比的方法;6、文章的细节有待完善;7、对史料有不同的看法;8、社会流动的速度和比例等;
(五)、主讲人王新旺博士:介绍以下几点: 1、省派系斗争的文章比较多;2、当时的政治环境比较薄弱;3、学术前史不够;4、河南省议员的派系斗争有自己的特点,省议员对省府的制衡不同于他省等。
(六)、评论人张佩佩博士:优点:1、从个案研究上升到全国的高度;2、写的生动;3、资料丰富。不足:1、文章框架需要修改一下;2、派系要作一下分析和介绍;3、内容需要调整;4、纷争的表现需要调整;5、参考文献的格式不准确;等。
(七)、主讲人向明亮博士:1、学术前史的概括,深入研究既济水电公司的还不够;2、风潮的原因是因为选举导致的,表现为本帮与外邦的斗争;3、思路还没有打开;4、创新点不够,结论不充分。
(八)、评论人刘俊峰博士:学习的地方:1、注释有特色,由于档案不够,利用报刊比较充分,材料比较丰富;2、选题比较新颖,视角选取较好。不足:1、题目要修改,中英文不同;2、风潮是不是大一点,用风波是不是好些?3、学术前史需要补充;4、问题意识需要加强,第一部分创新之处不够;5、一、二部分有先入为主的问题;6、结论值得商榷等。
三、自由发言阶段:
张济儒同学,经济史方向,对王慎论文的看法:1、社会局在解决纠纷过程中的斡旋情况要不要补充?2、对双方纠纷的斗争探讨不够;3、双方磋商的内容有待增加。
许峰博士:第一篇文章对京市社会局的变革介绍较多,其次文中表格的数字应有修改;第二篇文章第一部分应讲工业化的背景,第二部分的标题有待改进;第三篇文章中第四点的影响讲的多的是经过,对影响考察的不够,前后所举的例子有什么关系?
王瑞庆博士:第一篇劳资纠纷 法律还有哪些需要补充?第二篇文章对社会流动的含义应解释清楚;第三篇文章是否进行长时段的研究;第四篇文章公司制度植入中国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王静雅硕士:第二篇文章中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结构的互动关系有待说明,宗族制度的影响没有考虑到,能否提升到城市化的角度?农民离开土地的影响需要补充,社会阶层流动的过程需要补充,社会流动的后果没有多关注,农村流动导致的社会阶层应多谈。第四篇文章的题目应修改,题目太大,结构上的本帮与外邦的界定不够清晰,股份公司的特征没有介绍,监察人制度在风潮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考虑,应考虑风潮的双重影响等。
政治学研究生院09级博士:四篇文章缺乏一种问题意识,没有对话的情况,缺少学术前史和文献的梳理,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缺乏一种理论视野。对评论人的看法是重考据不重方法,史料是否需要精确等。
孙晟博士:认为史料在历史研究中需要精确,最重要的是还原历史。
刘俊峰博士:第一篇文章题目的“京市”直接用南京市较好,社会局的介绍过多。
许和平硕士;四篇文章都具有现实关怀,这与现实联系的是否多了一点?论述文章时是否夸大?
盛雷博士:第一篇文章结构需要修改,注释不规范。
此外,王强博士等同学均有发言,篇幅有限,在此省略。
四、主讲人回应
王慎博士:大家意见提的比较好,1、报刊资料应作丰富;2、“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应作修改;3、个别细节也应改正等。
姜迎春博士:1、社会流动概况问题需要修改;2、资料数据需要进一步考虑;3、“离土不离乡”需要进一步解释;4、“工业化植入”应再作分析等。
王新旺博士:1、前三个部分需修改;2、材料应补充;3、学术前史也需补充;4、议员的身份应补充;5、影响和理论高度应提升等。
向明亮博士:1、材料应加强;2、本帮与外邦和江西帮的关系应全面考虑;3、风潮的界定应全面考虑;4、判决冲突的标准是什么应作考虑;5、监察制度在股东公司的地位和作用应交代一下等。
五、许小青老师总结发言
四篇文章的选题都以个案研究为主,取向应肯定,材料方面也可以肯定。但是在文章的规范和写作技巧方面也需要注意,其次如何确定选题的意义,以及对学术前史的考虑应多加关注。
王慎的论文标题有问题,有重复现象,题目应简洁,摘要的写作应多注意概况性。个案需要有上升的空间,历史研究强调前后左右比较,社会局在纠纷处理中的作用应考虑其有限性,要参加王奇生的相关论文。姜迎春的论文对社会流动前后的状况没有描述出来,其次强调大冶地区并非大冶铁矿,应还原历史概念本身。王新旺的论文没有看到文章的主旨,其次议会对政府的制衡没有凸显出来,结论也不太恰当。向明亮的论文以选举风潮看制度缺陷应再作探讨,其次从制度之外的传统因素来探索风潮应作仔细的考虑等。
许老师对四篇论文的整体感觉是,都有好的材料和选题,研究的路径是正确的。
六、补充
以上的论坛记录,来源于当时各位同学的现场发言而做的笔录,现在经过笔者的修改而成,如有不当敬请原谅!
记录人:潘大礼、孙霞2009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