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动态

学术交流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研动态  |  学术交流  |  正文

王笛教授讲述“袍哥:文本、叙事与历史”

发布时间:2017-12-05 作者:  来源:  访问次数:

 

11月30日上午9点,由研究生院和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第149期“华大论坛”学术讲座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澳门大学教授王笛为大家讲授“袍哥:文本、叙事与历史”。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吴琦教授主持,吸引了众多师生参加。

讲座开始之前,院长吴琦教授简要介绍了王笛教授的研究领域与学术成果,王笛老师也指出其最近几年新的研究领域都在华中师范大学作报告,与华中师范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学术交流关系,并且特别提出与马敏教授、朱英教授在硕士期间就已认识,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讲座开始,王笛教授从记载袍哥历史的官方档案入手,指出这只是政府经营塑造袍哥形象的一部分。由于书写历史者带有其主观因素,所以对袍哥的记载与认识就缺乏了一定的客观性。王笛教授进而论及研究历史的方法论问题,他指出,当前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数量同真实的历史相比微乎其微,因此史学家的职责即尽可能准确地解读文本,发现并书写客观的历史。

由于资料的多元化,面对不同的史料就会有不同的解读方法,王笛教授对此相应列举并分析了五种不同的文本资料,而怎样解读这些史料是王笛教授主要演讲的内容。第一种文本资料是官方档案,这是研究秘密社会的基本资料。王笛教授以娜塔莉·戴维斯的《档案中的虚构》及孔飞力的《叫魂》为例,告诫大家档案并非全部是真实可信的,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运用档案时需谨慎,应当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加以甄别,如果不加选择的应用,可能会歪曲历史。第二种文本资料是社会调查的叙事,借助这类资料可以对微观历史展开探索。王笛教授曾以燕京大学本科生沈宝媛所作2万多字的调查报告——《一个农村社团家庭》,写出了20万余字的微观历史,同时借助其他相关资料,从中得出诸多线索。第三种文本资料是小说的叙事,王笛教授以沙汀的小说为例,指出书中描写的很多情节其实就是现实的历史,包含了许多档案中所不涉及的细节内容,真真切切反映了社会的日常生活,为史学家探索历史细节提供了独特的帮助。第四中文本资料是袍哥的个人叙事,即建国后袍哥中的幸存者对过去进行回忆。王笛教授指出,个人经历的回忆虽然是珍贵的口述史料,但同时也要注意判断其真实性,需要联系其社会生活背景及其阶级成分加以分析。第五种是文史资料的叙事,这是有关袍哥描述最多的文本资料。王笛教授结合自己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查阅资料的经历,指出关于袍哥的文史资料重复颇多,且政治化的表达影响了其价值,不过仍可以从中发现可供研究的历史细节。

随后,王笛教授对五种文本资料的共性进行了归纳,指出不同的文本都参与了对袍哥形象的塑造,并强调袍哥的覆没是其传统地域与国家机器对抗之必然结果,但他对当今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依然产生了深远影响。最后,在场学生踊跃提问,王笛教授耐心解答,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